药物分析教研室的前身为贵阳中医学院中药系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组,于1975年组建,主要承担本科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工作。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及教学的需要,分析化学教研组从化学教研室独立,组建分析化学教研室,其间经历2次合并与重组,2006年6月根据贵阳中医学院干任免(2006)17号文件,又正式恢复分析化学教研室建制。2020年更名为药物分析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博士9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10人。现承担的本科课程有:《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3》《中药分析学》《中药分析学实验》《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实验》《中药质量分析》《光谱分析》《药物色谱分析》《体内药物分析》《药学英语》。承担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中药分析选论》《仪器分析专论》。
近五年来,教研室教师承担省级教改项目5项,校级10项;获批省级“金课”2门,校级“金课”1门;编写教材16本,其中主编特色教材1本、主编自编教材1本、副主编规划教材8本、参编6本;发表教改期刊论文14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厅(局)级4项,校级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48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51篇,副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13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7项。
麻秀萍,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和新药研究等科研、教学工作。主要承担《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实验3》《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学》等课程教学。参编教材8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基金项目3项,市科技局项目1项。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金师”“优秀共产党员”“校级教学名师”“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各1项。
徐文芬,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承担《分析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学》《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资源品质评价,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兼任贵州民族医药学会理事及贵州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子项目、省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等各级科研课题40余项。荣获第七届“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计8项,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9部、参编10余部。副主编和参编规划教材共5部,主编特色教材1部,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各1项。
陈亮,博士,讲师。主要承担《药物分析学》《分析化学》《药物色谱分析》《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主持承担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编专著3部。
陈滕,博士,讲师。主要承担《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实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及生产工艺优化。主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参编教材1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郭江涛,博士,副教授。主要承担《中药分析学》《中药分析学实验》《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实验3》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及质量控制;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主持贵州省科技厅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李倩,博士,讲师。茶+大健康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主要承担《药物分析学》《分析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三》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主持承担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1项。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1项。
石洋,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分析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分析学实验》《药学英语》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有效成分的靶标发现、结构修饰以及优势骨架高效高选择性构建,先后主持各级项目共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ChemCatChem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10篇。
杨勇,博士,讲师。主要承担《分析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分析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药理毒理及质量控制研究。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参编教材1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3篇。
张帅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系统药理学(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纳米材料分子印迹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现任药物分析教研室教师,主持校级《分析化学》线下一流课程,主讲《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基础化学实验3》。中药学学科学术骨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及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近五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一区1篇、二区9篇、三区6篇。为SCI杂志《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Phytomedicine》、《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及《Phytotherapy Research》的审稿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科普分会理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家委员会理事。
张亚洲,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分析化学》《中药分析学》《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活性成份发现与体内代谢过程研究。主持承担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4项。主持承担各类研究项目十余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60余篇,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
朱丹,讲师。主要承担《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实验3》《中药分析学》《中药分析学实验》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与研究。主持承担省级、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共计2项,指导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2项,负责省级一流课程1项。主持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赵春丽,实验师,从事中药、民族药药效物质基础和新药研究等科研、教学工作。主要承担《基础化学实验3》、《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等课程教学。主持贵州省科技厅项目1项,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1篇。指导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指导本科生参加科研竞技比赛荣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3项。
刘亚华(1978.11-),女,中药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承担《分析化学》《中药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2012年获贵阳中医学院中药学硕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等省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二区以上)收录2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出版专著3部;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兼任《中草药》杂志编委、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