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药学院开展2025年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7日至7月11日,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乡’约盛夏,闪‘药’青年”实践服务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34名师生组成,其中教师8人、研究生6人、本科生20人。团队前往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上关镇,围绕“科技支农、文化传承、陪伴行动、爱党报国”等主题,通过田间指导、实地参观、走进校园等形式,助力乡村发展,践行青年担当。

7月7日,药学院志愿服务队举行出征仪式,药学院党委书记蒲翔出席。志愿者代表李淑雨发言,表示将严格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风貌,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随后,药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分析教研室教师麻秀萍带领全体志愿者宣誓,蒲翔向志愿服务队授旗,药学院团委书记何静接旗。蒲翔嘱托队员们要发挥志愿服务精神,运用专业特长投身社会实践;要向实践求知、向群众问计;要勇于经历风雨,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



7月8日,药学院团委书记何静在本草楼党员活动室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培训涵盖服务意识、仪表仪态、安全与应急和专业技能四个方面,要求志愿者秉承志愿服务精神,履行当代青年使命责任,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志愿服务。




7月9日,服务队走进上关镇宜所村天门冬种植区。队员们先到中药材基地进行技术指导,随后药学院教工第九党支部、种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李伟忠博士为种植户开展中药材种植讲座,围绕种植技术与环境等知识授课,为种植户答疑解惑。服务队还赠送了中药种植技术书籍,助力提升种植户技术水平。上关镇党委书记孙家林对服务队表示欢迎,希望学校专家团队能够常来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

7月9日下午,服务队前往上关中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实践”活动。针对农村和社区青少年,尤其是困难家庭儿童,志愿者们带来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包括展示中药和矿物药标本、教习腊叶标本制作与蚕丝扇制作、开展中医药文化书法绘画创作、现场制作中药香包和艾条、传授八段锦和太极拳、普及急救知识等,并为困难学生赠送学习用品。药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物理教研室王贤书和药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基础化学教研室李亚楠老师还举办了矿物药普及讲座。一系列趣味互动,将中医药文化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让青春活力尽情绽放。

7月10日上午,“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启动。服务队聚焦60周岁以上空巢、孤寡老人,教习太极拳、八段锦,发放中药香包,提供艾灸服务。志愿者们与老人亲切交谈,聆听当地红色革命故事和乡村变化,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温馨服务与亲切陪伴,传递了对老人的关怀,为夕阳增添了温暖底色。


7月10日下午,志愿服务队参观“顶云经验陈列馆”,深入了解“顶云经验”的历史内涵。通过追寻革命足迹,感悟红色精神,队员们深刻领会了革命先辈不怕困难、敢闯敢干的精神,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传承中闪耀光芒。


7月11日,服务队在本草楼学生活动室召开“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会。志愿者们依次发言,分享活动体会与听到的红色故事,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收获颇丰,自身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励志以后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三下乡”活动,服务队严格遵循“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原则,强化过程管理与安全保障,精心策划实践方案,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未来,药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让青春在服务乡村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图文丨药学院团委

一审丨梁春波  

二审丨刘顶鼎

三审丨蒲